.

艰苦奋斗了一辈子,离世时不愿进八宝山,只

在战争的岁月里,总是会涌现出来无数精英良才,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忘初心,心志坚定。很多老一辈的革命人士,不计较职位的高低,不在乎工作的多少,也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只管埋头,一心做好自己的工作,只为人民服务。今天要介绍的这位开国将领,更是将老一辈的这种革命风范发扬到了到了极致,即便是离世都保持了清贫廉洁的作风。

战功赫赫的王建安

王建安年出生在湖北省,也是一个贫苦农民家的孩子。年少时为了生计,王建安到地主家做过一段时间的短工。或许当时小小年纪的王建安就已经胸有丘壑,想要在将来干出一番大事业,才会趁着在地主家打短工的时候,偷偷学习写字、背书。

在王建安十八岁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只身一人去了武汉,成为了直系军阀吴佩孚军队中的一名小兵。但是在吴佩孚军队待得越久,王建安越发感觉到,这里并不是他想奋斗一生的地方。年,王建安毅然离开了吴佩孚军队。

也是在这一年,王建安知道了共产党。共产党的理念正好和王建安的理想相合,于是他很快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且参加了共产党组织的战争。

在黄麻起义中,王建表现勇猛,身先士卒,第一个登上了黄安西北城墙的云梯。年,王建安正式在中国工农红军担任了职位,11军31师的一个小班长,参加了创建鄂豫边苏边区创建的斗争。

国民党军对我方展开的四次围剿,王建安都是参与者。由于在战斗中优异的表现,王建安军衔上升的速度很快,在年参加长征的时候,他已经是红四军的政委了。

长征的辛苦我们都是知道的,很多红军战士都没能坚持到长征的最后。然而,王建平在自己的身体都很虚弱的情况下,还坚持拄着木棍,向沿途的军队大声喊话,鼓舞红军战士们的士气。

为了更好地组织战斗,在年冬天的时候,王建安进入了红四方面军的随营学校。在到达陕北之后,他又进入抗日红军大学进行学习。年5月,王建安毕业离开学校,继续参加抗日战争。

离开学校后,王建安担任八路军津浦支队指挥,收复了宁晋县,为之后晋鲁边的抗战打开了局面。年王建安带领自己机关人员,甚至一点都没有惊动敌方,就突破了封锁,我方没有一人伤亡。

年,王建安参加了解放战争,在淮海、渡江等著名战役中表现突出,解放了大片地区,为新中国的成功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不近人情的中央纪委委员

在新中国新成立后,王建安看参加了 ,但是在年的时候因为生病,不得不回国。回国后,先后担任沈阳军区、济南军区、以及福州军副司令员,以及中央军委委员、顾问等职务,即便是一直在担任副职,王建安也没有在意,依旧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的工作。

王建安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是真正贯彻了严于律己的要求。

在中央纪检委恢复工作的初期,中央收到的上访信件非常多,而和军队有关的一般都是交给王建安处理的。跟随了王建安八年的秘书,在王建安任职期间帮助王建安处理了大量的信件,王建安坚持查阅每封信都会看,并且打字员在中央军委办公厅的便笺打印回复信,真正做到了件件有回信。

王建安对自己的家人和战友也是相当的严格。在处理问题时,即便面对的是自己多年的老战友、老部下,王建安也保持了铁面无私的态度,一点也不含糊。不仅上报,书面通告,他还会亲自去找对方说明问题。但是在问题处理过后,王建安也能做到了不计前嫌,犯过错,改正了,和人家的关系还是一如既往的好。

当时和王建安因为工作发生过争吵的一位干部,在王建安发现他突出的的工作才能之后,还主动向上级提过对方的晋升的事情。

王建安的妻子在抗美援朝后回国,服从了国家的安排退役了。本来是有机会再次穿上军装的,这种事实际上已经是有先例的了,但是王建安坚决不同意,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的规章制度走。

对待自己的子女也是一样的。王建安年老时,自己的五个子女都还在外地工作,有人想将他的子女调回来,也方便照顾二老。对此王建安也是坚决制止的,他说,自己的孩子们有什么样的能力就在什么地方工作,不用为了他专门调回发达城市。

坚决反对铺张浪费

而王建安出名的还有他艰苦奋斗的工作风格,王建安在工作的过程中,非常反感铺张浪费。

年的时候,王建安一行人要去云南慰问对越自卫反击的部队,在飞机上的时候,随行成员方毅受到了来自云南省委的请示,说云南方面已经为中央慰问团准备好了午宴。王建安在得知后,下指示:代表团在云南慰问期间,一律乘坐面包车,不准宴请,便饭只能在路边找饭馆吃,并且标准是四菜一汤。

他还叮嘱,一定不能超过这个标准。于是中央在慰问团在云南时,只乘坐面包车,每顿只有四菜一汤,从来没有超过这个标准。

王建安在担任中央军委顾问以及中央纪检委期间,每年都会进行调研,每次调研的时间都长达三四个月而在高调研的过程中,王建安最反感的就是一大堆人的陪同。

小结

年,王建安73岁,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离世前,王建安反复叮嘱自己的家人,表示离世后他不开追悼会,不要花圈。一位从简,也不要埋葬在八宝山,骨灰撒到家乡的田里肥田就可以了。

王建安的家人在和组织上反复商量后,最终决定按照王先生的遗嘱来办,王建安壮烈的一生就以这种朴实的方式画上了句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4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