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宁晋县志》卷十《艺文志》:万任诗《秋泛大陆泽》其二:“葫芦古泽国,一叶趁秋来。漳水霜初落,蓼花雨过开。耕余思禹绩,村古见尧台。白露蒹葭里,怀人几溯洄。”
蒹葭:特定生长周期的荻与芦。蒹:没长穗的荻。葭:初生的芦苇。蒹葭者,芦苇也,《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晋书》把“长芦”、“长芦泽”也写作“常卢泽”。耿庄桥镇长路村,原名“长芦”,因地处长芦水畔两岸多芦苇而得名。当时此地只是一片大洼地,沼泽相连,因此村环水而建,盛产芦苇,芦苇蔽日。每到九月芦花开时,“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多产白事用的芦苇席。附近的百姓们或躲战乱、或躲招兵、或躲土匪,皆躲避进芦苇深处。北宋司马光撰《温公日记》写作“长芦泊”:“先是,永济河自武城东趋永静军,后为黄河所截,北趋长芦泊。前岁又为黄河所阏。会地震,李村口决,北趋五千渠。至是,黄河东行,(程)昉复开之,复循黄河故道趋永静军。”此长芦泊即《十六国春秋》之所谓长芦泽,大陆泽的一部分,其具体位置相当于今天的衡水湖至宁晋泊一带。
唐代《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大陆泽)东西二十里、南北三十里,葭芦、菱莲、鱼蟹之类充牣其中。”
清代翰林院检讨毛竒龄撰《宁晋邑侯去思碑记序》,钦定四库全书《西河集》卷五十六:“邑有沥城,即滹沱水也,周环数百里,一望洋洋绕蒲苇,鱼鳖菱芡茭菰之利。男妇日游居其中而相与为乐。”周铃《大陆泽赋》:“其草则有:菱茨荇藻,萍芷蘅菖,蒹葭荻苇,蓠藓蒲蒡。或凭依乎曲沼,或绕乎回塘。”
作者/来源:宁晋大陆泽文化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