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冬天,在中国东北辽宁本溪市的桥头镇,寒风瑟瑟,大雪纷飞,正值大年三十,人们欢喜地迎接新年的到来,外面鞭炮声此起彼伏。
在人们享受新年的喜悦时,总有人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驻扎在桥头镇的一个地炮团部队,夜里,执勤人员在大街上巡视,忽然看到不远处的地上有一团黑影,他快速跑过去,竟然是一位老人躺在地上。
执勤人员立刻将他扶起,发现全身冻得僵硬,意识模糊,便将他背回了部队,过了好一阵,老人醒来,看到穿着军装的执勤人员,激动地问道:“这里可是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第三十团?”
执勤人员一脸惊讶,这是部队解放战争时期的名称,他怎么会知道?看着这位七旬老汉,心想他到底是谁?问道:“你叫什么?”老汉激动地说:“我叫常孟兰!我找了部队48年,终于找到了!”
执勤人员认为这位老汉身份不简单,于是向团长报告,当时团长叫王永久,得知后立刻赶来,看到团长,老汉立刻起身,行军礼,大声说:
“报告首长,原晋察冀军区四纵十旅三十团二营八连二排排长常孟兰,奉命于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十九日,带领五班七名战士,在北京延庆县桑园镇执行狙击任务,掩护全团撤退,按照上级命令战斗到了最后。在战斗中我与队伍失散,战士五名牺牲,其他人员下落不明。战斗任务已完成,常孟兰特来报告,请首长指示!”
王团长仔细打量眼前这位老汉,突然想起团里挂的一张照片,当年在清风店战役中,立功后全体合影的照片,他心里一惊,眼前这位老汉就是照片中的常孟兰英雄,虽然年岁已高,满脸皱纹,但身为军人那坚定的眼神依然还在。
王团长眼眶发红,紧紧握住常孟兰的手说:“谢谢你,常孟兰同志!你们的任务完成得很出色,我代表全团感谢你!感谢你的战友们!”
王团长问:“您怎么到这里来了?”常孟兰长叹一口气,说来话长,陈述起自己这些年寻找部队的经历,王团长听完后,更加敬佩这位老英雄,向他敬军礼,说:“你大无畏的气概和对组织交给你的任务的负责精神,致以崇高的敬意!”
不久前,常孟兰收到一封来自石家庄军事学院副院长王定庆的信,从信中得知,当年的部队已变成沈阳军区某集团军,而这个集团军驻扎在辽宁本溪的一个地炮团的前身就是常孟兰所在的第三十团,得知消息后,常孟兰激动得一夜未眠,第二天,他卷着行李,带了点干粮就赶往辽宁本溪。
经过倒车,终于到了本溪,可又得知,部队已经换防到距离本溪不远的桥头镇,当时已经是年底,没有车通往桥头镇,于是他在车站随便找个地方睡了一晚。第二天,他好不容易挤上一辆去桥头镇的客车。
一路颠簸终于到了桥头镇,下车后他到处打听,还有五里路就到部队了,常孟兰继续走着,天已经变黑,还下起了大雪,北方的冬季非常寒冷,冻得常孟兰牙齿上下直打哆嗦,但是他心里是暖的。
毕竟年岁已大,体力大不如前,就在距离部队几十米的地方,常孟兰饥寒交迫,他太累了,实在走不动了,突然感觉一阵眩晕,栽在雪地里,但想到牺牲的战友,他咬牙坚持,就算爬也要爬到部队。
常孟兰如愿以偿地找到部队,终于可以给牺牲的战友有个交代,他的使命完成了,但在常孟兰心里还有一个深深的疑问,这些年,除了寻找失联部队,还为了寻求一个答案。
常孟兰有着什么样的经历?他寻求的答案找到了吗?
年,常孟兰去石家庄探亲,当时亲戚是国军,而常孟兰被解放军一起抓走成了俘虏,查明情况后,解放军问他:“是否愿意当八路!”常孟兰为了保命就爽快地答应了,年被编入晋察冀军区四纵十旅三十团三营八连。
常孟兰小学毕业,在队伍中算是高学历了,战斗中,冲锋陷阵,奋勇杀敌,很快由一个普通士兵变成机枪班班长。
年10月,常孟兰所在部队和敌人在清风店展开激烈的战斗,在敌军的猛烈的轰炸下,我军伤亡惨重,旅长邱蔚被炸伤,指挥战斗的参谋长也被炸身亡,我军士气受到很大影响。
看到亲密的战友们死的死,伤的伤,作为机枪手的常孟兰怒火中烧,此时,一架美制的敌机正低飞俯冲而来,常孟兰不顾敌人密集的炮火,他猛地一下跳出战壕,端起机枪朝着敌机一顿疯狂扫射。
那架敌机冒出浓浓的黑烟,摇摇晃晃地飞向远处坠毁,一时间整个战壕响起了欢呼声,战士们士气大涨,不少战士也跳出战壕与敌人拼杀,敌军的火力一下子成了哑巴,这是他们没有料到的结局。
此时,常孟兰的胳膊感觉到一阵烧灼的疼痛,原来有五个子弹壳掉进了袖筒里,烫在他的胳膊上,留下了伤疤。
敌机被击落后,军区总司令聂荣臻亲自打电话庆贺,并对常孟兰提出表扬,用机枪打下敌人的飞机,当时创造了我军战斗史上的奇迹,战后,这架美制飞机被放在北京军事博物馆展览。
在庆功会上,团长宋选才激动地说:“关键时刻,常孟兰同志灭了敌军威风,涨我军气势,希望所有人都要向常孟兰同志学习,也希望他在下一次战役中再立新功。”
经过首长同意,给常孟兰记特等功一次,并颁发立功证书,由班长提升为二排排长。
常孟兰所在的十旅奉命攻打石家庄,在石家庄的东北有一个云盘山,是唯一的制高点,敌军在这里设防坚固,形成了一个重要屏障,易守难攻。
旅首长将这个艰难的攻克任务交给八连完成,八连连长何有海将这个任务交给新上任的排长常孟兰。
当晚,常孟兰召集二排32名战士商讨对策,做好战前准备。第二天拂晓,战斗打响了,战斗非常激烈,过了一段时间,“轰”得一声,石飞四溅,尘土飞扬,地上被炸出一个大坑。
此时,冲锋号响起,常孟兰一跃而起,大声喊道:“冲!”战士们快速跃进,冲向山顶,敌人的碉堡已被炸毁,乱作一团,四处逃窜。距离敌人越来越近,常孟兰又喊:“打!”利用地形向敌人疯狂扫射。
十几分钟后,常孟兰带领战士们冲到了山顶,插上胜利的红旗,云盘山被攻下了。战后后,常孟兰才知道他是石家庄外围制高点上第一个插上红旗的人。
常孟兰不负众望,再立新功,战后,朱总司令打来电话,赞扬八连的战士“云盘山上显英雄”,之后,有记者为常孟兰和战士们拍照合影,记者杨朔在《晋察冀日报》上刊登了他们的合影和战绩。
年的冬天,常孟兰所在的三十团行军至北京延庆县桑园镇的一条山道上,与国民党暂三军不期而遇,情况紧急,敌我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此时敌强我弱,真打起来,我军肯定吃亏,好在敌军对我方情况并不清楚,不敢轻举行动,敌军停下来,开始排兵布阵。
团长当机立断,决定利用夜色掩护,趁机撤退。为了保障大部队顺利撤退,决定派兵牵制住敌军,分散敌军注意力,经过慎重考虑,这项艰巨任务落到八连的身上。
八连连长何有海经过慎重考虑,还是将目光投在骁勇善战的二排排长常孟兰身上,常孟兰在之前战役中的表现,连长何有海对他非常信任,相信他的实力。
连长何有海找到常孟兰,告诉他此次任务的艰巨,常孟兰也意识到这次任务的危险,但是他还是选择接受,并坚定保证完成任务,于是常孟兰带领7名战士执行狙击任务。
何有海说:“你们八个人必须在敌人的必经之地狙击敌人!只要能拖到天彻底黑了,大部队的撤退就有了保障,不完成任务不准撤退!能完成任务吗?”常孟兰坚定地回答说:“能!”其他七名战士也纷纷点头回应。
于是,常孟兰和其他七名战士钻进了黑夜之中。临行前,常孟兰问说:“连长,我们什么时候撤退?”何有海回应说:“听我在山那边吹一声长号,你们就撤!”
夜色中,常孟兰他们来到敌人必经之路的一块高地上,他们潜伏在一个院落里,暗中观察山坡上人影晃动的敌人,等待时机。
过了一会儿,常孟兰下令:“打!”战士们拿着机枪、步枪朝着敌群射击,紧接着又向敌人扔出炸弹,敌人被突如其来的攻击乱了阵脚,但很快稳住。
常孟兰叮嘱战士们慢点打,枪弹声震耳欲聋,他担心听不见长号声,还专门派年龄最小的孙继祥趴在离阵地不远的高地上听长号。
敌军开始反击,毕竟我们只有八个人,势力单薄,但是八个人利用地形,始终将敌人压制在山坡下,天逐渐变黑,可山坡下不时传来汽车和坦克的轰隆声,敌人怎么越大越多,他们明白敌军并不是小股。
此时,敌军再次发起进攻,不幸有人负伤,而且弹药也所剩无几,天已经黑透了,有战士催促常孟兰赶紧撤离。
常孟兰犹豫了,没听到长号声,怎么能撤退呢?“能拖一分钟是一分钟,没有听到长号声,谁也不能撤退!”他心里清楚,战友们说得也不无道理,但是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万一我们撤退了,主力军队没能撤离,岂不是前功尽弃。“再等一会儿!”常孟兰命令道,始终没有下令撤退。
天已经黑成一片,敌军又一次进攻,突然天空亮起敌军的照明弹,常孟兰和战士们的位置完全暴露,下一秒,敌军一排排炮弹向他们袭来,院落瞬间被夷为平地,宁晋籍战士赵小山和侯有林当场阵亡。
常孟兰来不及悲伤,大声喊道:“集合!”此时,其他战友们都各自为战,没听到命令,敌人害怕伤到自己人,不敢轻易开火,常孟兰趁机端起机枪,杀出重围。
第二天天刚亮,炮火攻击停止,汽车和坦克的声音逐渐远去,敌军撤走了,常孟兰观察四周,才发现自己身处怀来县境内,和战友们失散,也和部队失去联系,但是作为一名军人,做事要有始有终,他要想部队报告战斗情况。
常孟兰回到老家,但他一直牵挂着战友们,当初带领的七名战士,有的战死,有的下落不明,现在就剩他一个人,他一直认为,战友们的死是他的责任,必须找到部队,给战友们一个交代。
他猜想,可能当时连长忙着转移,忘记吹响长号,又可能是战场上枪林弹雨,吹响的长号声音太微弱,他们没听到,为了失散和死去的兄弟们,他一定要弄清楚,当年那声军号到底吹没吹响。
曾经战场上的英雄,胸前没有徽章,更没有一纸“革命军人”的证明,原本该有的荣誉他并没有,常孟兰垂头丧气地回到了贫困的家乡,做一个贫穷的农民。他像一只离群的孤雁,开始寻找失散的部队。
年,新中国成立,国庆大典后,常孟兰去了北京,找到了专门收容失散人员的部门,经过验证,部门承认了常梦兰的身份,告诉他回家等消息,给他写了一封介绍信,并且发了路费。
可两年过去,没有任何消息,常孟兰又去了北京,却被告知部队已经入朝作战,请他回家继续等待消息,而这一等就是四十多年。
年,石家庄陆军学院在北竹里村建了一个驻训点,而且距离常孟兰家只有六七百里路程,此时常孟兰已经年过七旬,但他的军人之心仍然未减退,听到这个消息后,他不顾家人的反对,第二天就来到驻训点。
看到年轻的军人在场地上训练,犹如看到当年的自己,感到非常亲切,他主动找到驻训点的负责人,希望能让他在这里干点杂活,尽点义务,当负责人知道,他曾经也是一名军人,看他身体还算硬朗,就答应了。
于是,负责人安排他到炊事班烧锅炉,常孟兰很满足,回家后拿出曾经的旧军装,而且每天穿着军装去驻训点,时间长了,这里的人都对他非常好奇,跟他聊天,慢慢知道,常孟兰一直寻找部队的事情。
军事学院的副院长王定庆听说了常孟兰的事,被他的热心肠和不平凡的经历感动,打心里敬佩他,决心帮帮他。
这些年,为了寻找失散的部队,常孟兰奔波了很多地方,最先找的是五班的战友,他去了五班班长刘增福的家乡河北满城县,但是家人说很久没有刘福增的消息,他也去了那场战役中年纪最小的孙继祥的家乡河北宁晋县,家人说他早已经在战场上牺牲了。
常孟兰千方百计打听后,也找到了在那次战斗中牺牲的赵小三和侯有林的家乡,但仍一无所获,后来,通过有关部门打听到了部队的消息,部队在朝鲜战场上,损失惨重,很多战友已经牺牲,连长何有海、团长宋选才都没回来。
当时命令是连长下的,如今连长、团长都已经不在,那么那声长号到底吹没吹响,也无人知道了,此时,对于常孟兰来说,那个疑问似乎已经不在那么重要,他只想找到部队,完成他的报告,从此,这也成为了他的使命。
后来,常孟兰得知,当年自己在清风店打下来的那架美制战斗机在北京军事博物馆展览,年,常孟兰来到了军事博物馆,果然看到那架飞机。
此时,听到解说员正在讲解,他认真地听着,瞬间将他拉回当年战斗的场景,仔细回忆着,他眼含热泪。常孟兰问:“你知道打下这架飞机的那支部队在哪里吗?”
解说员说:“我这里没有资料,我知道的是这架飞机在清风店战役中,我军用轻机枪打下国民党的美制战斗机,在解放战争中我军击落的唯一一战斗机。”
常孟兰又问:“那么你知道打下这架飞机的人是谁吗?”解说员一脸茫然地说:“这个……我也不太清楚!”常孟兰有一些失望,自言自语地说:“是啊!你们太年轻,离你们太遥远了,怎么会清楚呢?”殊不知,打下那架飞机的人就站在他的眼前。
常孟兰想到,在军事博物馆或许能找到关于部队的一些线索,之后,他又多次来到博物馆打听,虽仍然没有找到,但是他得知了团长宋选才的下落,团长已经牺牲,躺在华北烈士陵园里。
每次清明节,常孟兰都会来到团长的墓碑前唠半天,他记得最清楚,团长在庆功会上说得那些话:“你小子,真够狠的,机枪打飞机,如果不是我亲眼所见,我还真不信,隔几天打石家庄,如果你再打下来一架,你来当团长!”
常孟兰开玩笑地说:“那你咋办啊!”团长大手一挥,大方地说:“我替你当排长!”所有人哈哈大笑起来。
年,军事学院副院长王定庆一直遵守着诺言,帮助常孟兰老人打听部队的消息,经过多方打听和积极联系,终于得知沈阳军区某集团军就是当年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最终在他的帮助下,常孟兰找到了失联的部队。
王团长建议,根据有关规定,他可以享受相应的待遇,住进养老院,安度晚年,但是他拒绝了,又回到家乡烧起锅炉,村里有人问:“找到部队了,怎么还回来烧锅炉?”常孟兰却淡淡一笑,说:“我是去复命的,复命完成就回来了呗!”
年,常孟兰去世,而他寻求的那个答案也成为了他永远的遗憾。
年,电影《集结号》热映,而故事中主人公谷子地的原型就是常孟兰老人,电影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一年以后,电视上播出了《为了那声军号》的节目,戏剧性的是,“已故”连长何有海重见天日。
在采访中,得知连长何有海不姓“何”,而姓“和”,只不过被人写错了,如今已经88岁高龄,和有海的长子告诉记者说:“本来不想出来说的,只是想纠正一下,他没有牺牲。”
记者还了解到,建国后,和有海曾在辽宁担任公安总队辽中大队长,直到退休。在提及战友常孟兰时,他说:“常孟兰,我认识,是我们连的!他很勇敢!”和有海回忆起那场战斗,颤抖地说:“当时敌人的子弹是我们的几倍,我们的子弹快打完了,部队决定转移,为了保证大部队安全撤离,命令八连的常孟兰带领七名战士完成任务。听到一声长号后,他们再撤离,这是我下的命令。”
和有海回忆说,当时敌人不清楚我方实力,不敢贸然行动,我军趁机撤退,部队转移时,他们和敌人还在僵持,等部队走远后,才听到枪响声,这时,和有海想让司号员吹号,如果此时吹号,大部队就会暴露,常孟兰他们的努力就白费了。
连长想吹,但是真的吹不得。
最终,那声军号没有吹响,和有海希望他们中有幸存者,可他心里清楚,生还的希望太小了,但这些年,和有海也一直在寻找常孟兰他们的下落,当得知常孟兰的经历后,他哭着说:“常孟兰是个好兵啊!”
年,记者来到常孟兰的家乡,从老人的儿子口中得知,常孟兰英雄三年前已经去世,他们感到惊讶又非常遗憾。
记者说:“……和有海连长找到了……”“真的找到了?”常贵文有些激动,因为这是父亲生前最大的遗憾,他来到父亲的坟前,双膝跪地,哭着说:“爹,找到了,你这辈子最牵挂的事儿,终于有信儿了!再早几年,你也就没有遗憾了!”
因为家里没钱,父亲坟前连块墓碑也没有,他心里充满愧疚,他一直想给父亲立一块墓碑,上面刻着“战斗英雄常孟兰”。
老人的遗憾找到了答案,英雄终于可以含笑九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