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全市归集研发投入56.68亿元,同比增长3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2.6%,3项科技成果荣膺国家科学技术奖,创我市历史最好成绩,58家企业研发机构获省A级认证,数量全省第一,这些都源于我市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技创新是引领高质量赶超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无论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还是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都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
……
在今年两会上,围绕创新驱动经济增长,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大力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培育高质量赶超发展新支柱
日前,省发展改革委印发《河北省年省重点建设项目名单》,我市17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榜上有名。
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是拉动经济增长最直接、最有力、最有效途径之一。大力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是事关邢台打翻身仗、实现弯道超车的最核心内容。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成长潜力巨大。”市人大代表、隆尧县委书记王文玉说,隆尧县把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主攻方向。在招商中立
足自身产业特色,努力发扬“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尝遍千辛万苦”的招商精神,坚持县级领导以上率下抓招商,压实各部门、各乡镇和驻外招商办主体责任,积极对接全国优质企业项目,引进了涉及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新兴产业项目。
“目前,我市招商专业人才依然缺乏,对投资企业考察的渠道、方式不够宽。”市政协委员、威县政协主席李东强建议,加强招商人才建设,有针对性引进相关专业人才,并把招商选资知识能力常态化纳入市县两级党校主体培训。对投资企业认真进行法人代表素质和团队能力、企业管理水平、环保节能状况、社会贡献和效益等考察评估。同时,缩短项目建设中间流程,强化项目和企业后期服务。
强化科技赋能,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
“传统产业要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关键靠创新。”市人大代表、临西县委书记孟宪鹏说,临西县抢抓全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全市实施“百项技改”工程有利时机,通过强化政策引导、设立扶持资金等方式,加快推进工业企业“一主三覆”。充分发挥临西县智库——“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心”作用,“一企一策”制定技改方案,全力支持龙头企业上市发展、小微企业争列专精特新。
“实现高质量赶超发展,创新驱动是必由之路。”市政协委员、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昭波说,他们将坚持以“大科技”理念推动科技创新,以加大研发投入为总抓手,以科技赋能产
业发展为目标,以服务企业创新为主路径,打好科技创新“组合拳”,将研发投入作为“一号任务”来抓,加快科技城、科创环、创新带、科创园建设,加快县域科技创新跃升,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机制。
“企业作为创新主体,要义不容辞担起创新的责任,挑起关键技术攻关的大梁,研发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的硬核产品。”市政协委员、中钢邢机总经理助理张子超建议,大力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建立研究院,搭建更多创新平台,让创新的“发动机”在创新主体中高效运转。
建强平台,促进资源要素集中集聚集约
沙河市依托玻璃研究院连续11年举办高规格创新发展座谈会,围绕玻璃产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和实践成果,对玻璃产业乃至新材料产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创新需要平台支撑。”市人大代表、沙河市委书记戎华奎说,高质量赶超发展需要高能级平台来承载,为此,沙河将以创新驱动、高端引领、产城融合、高效运营为基本原则,进一步加快万亩千亿大平台建设,同时,着眼强化科技创新赋能,以创建省创新型县(市)为契机,深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力争今年新增省级创新平台2家以上。
政府代建标准化厂房,企业“拎包入住”。宁晋县实施的“项目代建制”改革,让东城光伏产业园14.6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工期缩短了一半。
“强化平台支撑,就要全力促进要素集中集约,破解项目建设瓶颈难题。”市人大代表、宁晋县委书记王涛认为,要加快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承接平台,精准承接京津优质科技、人才等资源要素,就必须持续深化开发区改革,打造配套服务能力强、成本低的园区。“项目代建制”改革就是他们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所做的有益探索。
补齐人才短板,破解经济发展“卡脖子”难题
南和区宠物产业龙头企业——华兴宠物食品有限公司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发及其带领的科研团队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为该区宠物产业站稳中高端市场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
“实施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赶超发展,归根到底需要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市人大代表、南和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宇晓说,近年来,南和区结合自身产业特色,定期面向企业征求人才需求,瞄准高层次人才,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招引政策,引进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参与南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产业升级和人才发展的双赢。
“人才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市人大代表、邢台轧辊沃川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栋梁说,目前我市不少小微企业研发能力不足,急需引进人才,在这方面,政府可以加大推动企校合作力度,一方面,小微企业可为高校教师、毕业生提供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高校可贴近企业需求实际,引入科研项目和共性的教学项目,输送优秀智力成果。
(文章来源:邢台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