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灵寿县姓氏统计及部分姓氏来历

据《灵寿县志》记载,本县在元明之际,由于长期战乱,居民大量死亡,游徙,所余寥寥无几。仅剩郑、韩,曹、董四族,及王、康数家。明朝永乐年间,大批人口从山西洪洞、马邑等地,迁居灵寿县,繁衍生息。据灵寿县县志办公室年对全县姓氏普查,共计有姓。

万人以上有:

张姓,户,20,人。

李姓,户,17,人。

王姓,户,17,人。

刘姓,户,14,人。

赵姓,户,12,人。

两千人以上的姓氏有:

共计28个姓氏

杨马孙高白傅董胡罗周

梁曹康尹吴吕郑苏安陈

郝武靳侯徐祁孟崔

其他姓氏按人数从多至少排列如下:

冯田程杜牛邢韩朱阎尚

彭左柳贾卢任耿何雷袁

辛樊申黄兰宋谷贡薄苗

霍丁段许齐范石栗郭路

肖余姚史秘聂魏司郎焦

薛时折沈甄索狄于秦姜

唐米贝单乔夏烟豆纪贺

鲍戎仇边翟宗江芦戈谢

姬盖封金温费易季韦晋

桑栾蔡席雪谭蔺鲁邵潘

童皮葛郄木毛钱邓茹娄

廖靖窦麻智仝际方师梅

允万岳裴寇瓜员陆井杭

吝孔房殷解穆种龚南庞

乐宿连郗卫奚黎邹勾亿

倪章忏蒋严帅炼管戴屠

林邱仁尉熊祝初车默雯

古弭曲代相里

注意:末后35姓,每姓均在5人以下,最后13姓,为孤姓,每姓1人

本县个姓氏,大多为明成祖永乐年间大移民时期陆续由外地迁来,亦有因逃荒避难以及婚姻工作等关系先后迁来的。“文革”前夕,多数宗族尚有宗谱、家书,上面记载着该宗从何地迁来,卜居何村,以及迁来之后宗系繁衍发展状况等,并有许多墓志碑铭言言佐证。经过“文革”浩劫,大量族谱、家书、碑铭被毁掉,因而各族世系源流,难以诠考。

,本县董姓由来已久,五代后唐时就有灵寿人董文广出任深州录事参军。文广生子名光嗣,任昭庆县尉。光嗣生三子一女,女即后周董德妃,此外其上下世系均不可考。

城内董姓,在元代有乡贤董珪,其先祖至广川迁居真定天坊,后又移徙本县定居。今县城董姓,88户人,世系不可考。

岗头曹姓为本县土著,五代后汉时,该村曹芸官至成德军节度使,为汉相曹参的后裔。但不知何时由沛县徙居灵寿县。岗头曹姓,已发展到户,人,世系已不可考。仅知曹彬第五子玘迁居宁晋县延白村,今已繁衍到38代。本县曹庄、大吴庄曹姓均为曹彬后裔。

中倾井韩姓亦为土著。宋仁宗在位,该村韩亿官至参知政事,八子各授显爵。不久,父子卜居雍丘,遂为河南人。韩亿父名保枢,祖名处均,曾祖名惟忠,惟忠上祖已不可考。今倾井韩姓已有户,人,世系已无据可查。『编者按,作者老家即是杞县,确有韩姓,如杞县付集镇新庄村』。

,东关郑姓为土著,元初,该村郑温,从元世祖忽必烈打天下,累立战功,因封辅国上将军,死后谥“武毅”,追封赵国公。温生四子,均为显宦。其长子名欽,在元代下传三代,皆袭亲军千户。到明初传至玄孙郑昌,关至户部郎中。此外其上下世系均不可考,今东关郑姓有90户,人。

,城内马姓为土著,明万历年间,该村马从聘官至太仆少卿。从聘父思选,祖朝用,其上世系无考。现有户,人。本县慈峪东街和祁林院马姓均为城内所迁。

北关傅姓原籍上元县。明永乐中,其上祖傅才随驾北上,因而卜居本县北关。傅才八世孙傅永谆在万历年间官至吏部尚书。永谆子维鳞于清初任工部尚书。现有户,人,西岔头,西石门等村傅姓均为该族所迁。

,东关杨姓,原籍山西忻州,明永乐年间,其上祖杨孝宗徙居于此,到明朝末年,已传至第10代,而后世系不可考,该族至今已有户,人。

南贾良赵姓为明永乐中自山西洪洞迁来,当时兄弟二人,兄居平山海眼村,弟居本县南贾良。来后繁衍十七代,到清咸丰十年初修族谱时,上溯九代的世次、名号都很清晰,再前八代却无载录。该村赵姓至今共传22代,现有户,人,青廉村赵姓为该族所迁。

南托雷氏本姓朱,为明代皇室宗族。明崇祯十七年,闯王义军攻破北京,明王朝解体。时有荣靖王四世孙朱启鲸携弟启鲲乘乱逃出家门,在义军的追逐下自山荫经蒲州折转河北,中途失散,启鲸逃至本县南托村东,猝被义军卡住。一军校问其姓名时,突然天空响起雷声,遂急中生智,答曰姓“雷”,因而脱险,启鲸自此定居南托,改为雷姓,至今已繁衍16代,现有65户人。

本县西菅村、西孙楼、北堤下,三村孙姓。原籍为山西洪洞县,清初有孙志高、孙志楼、孙志美兄弟三人同时由洪洞迁来。分别定居上述三村。西菅村孙姓自志高至今已传12代,现有户,人。

,西孙楼梁姓原籍山西和顺县下黄岩村,清康熙年间,其上祖梁顺携妻、子逃荒至本县南洼村落户。梁顺死后,其子玄吾徙往西孙楼定居。自梁顺至今已繁衍15代,现有户,人。

,陈庄周姓原籍河北井陉周家坑村,清乾隆年间,其上祖周有年,周有岗,兄弟二人,逃荒要饭,辗转本县,后定居陈庄,至今世系已不可考。现有户,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1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