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古乐》云:“帝颛顼生自若水,实处空桑,乃登为帝。”空桑是哪里?
《淮南子·本经训》云:“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龙门未开,吕梁未发,江淮通流,四海溟涬,民皆上丘陵、赴树木。舜乃使禹疏三江五湖,辟伊阙,导廛、涧,平通沟陆,流注东海。鸿水漏,九州干,万民皆宁其性。”高诱注:“空桑,地名,在鲁也。”
百度推荐图片“共工”对于“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大多理解为洪水淹没了下游低洼之地,所以高诱作注将“空桑”解读为“鲁”地。需要说明,上古之“鲁”即“卤”,指河北省邢台市东部、衡水市、沧州市一带盐碱地,上古时代华夏族曾经在今邢台市清河县建有“卤(鲁)城”,“鲁”北即所谓少昊之城,后在沧州又建新“鲁城”,此“卤(鲁)”地是“扶桑”概念之东阔,绝非“空桑”。
《全唐诗》收录有《鲁城民歌》,曰:“鲁地抑种稻,一概被水沫。年年索蟹夫,百姓不可活。”此鲁城是今河北省沧州市,以盐碱称“卤(鲁)”,与山东省之鲁无关,据《全唐诗》注云:“姜师度好奇诡。为沧州刺史,开河筑堰,州县鼎沸。鲁城界内,种稻置屯,蟹食穗尽,又差夫打蟹。民苦之曰……。”
所以,此“鲁”即“卤”,非山东省西南部曾经的鲁国,鲁国在成立前是东夷族核心所居,西周才有“鲁”名,当时,鲁国之名是原封“鲁”地后迁徙山东省所命名,后续文章详述。高诱之注是对《淮南子·本经训》的误解,因此,一定要认真鉴别后人为典籍所作注解。
笔者认为,“空桑”应当是地势比较高的地方。“薄”,《康熙字典》释:“迫也。《易·说卦传》雷风相薄。《左传·僖二十四年》薄而观之。”《楚辞·九章·涉江》:“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洪兴祖补注:“薄,迫也,逼近之意。”故而“以薄空桑”是洪水迫近了“空桑”这一高地之意,形容洪灾之严重。
《楚辞·九歌·大司命》云:“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从女。”王逸注:“空桑,山名,司命所经。”《山海经·东次二经》有空桑之山,或即王注之所本。袁珂认为,此山之空桑,及‘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之空桑,当均系一地(《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依此看出,王逸和袁珂皆认为,空桑在山中。
《玉函山房辑佚书》辑《归藏·启筮》:“空桑之苍苍,八极之既张,乃有夫羲和,是主日月出入,以为晦明。”日月出入必有遮挡,也说明空桑是在山区。
《山海经·北山经》云:“空桑之山,无草木,冬夏有雪。空桑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滹沱。”滹沱河,发源于河北省阜平县西太行山区,汉朝以前,流经太行山东麓石家庄地区,东流至邢台市宁晋县入黄河,而发源于内丘县的多条河流在宁晋县大陆泽一带与滹沱河汇合,“空桑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滹沱”,说明空桑不会远离太行山东麓石家庄和邢台,具体又是哪里呢?
百度推荐图片“咸池之舞”《周礼·春官·大司乐》曰:“空桑之琴瑟,咸池之舞,夏日至,于泽中之方丘奏之。”空桑之琴瑟谓以空桑山之木所制作之琴瑟。咸池相传为尧乐,一说为黄帝之乐,《礼记·乐记》云:“《咸池》,备矣。”郑玄注:“黄帝所作乐名也,尧增修而用之。”则空桑与咸池与黄帝或帝尧有关,其地必在二帝的国境内。是故,按《大司乐》理解之“空桑”应当在黄帝之国内丘县、信都区北部的区域内,以及帝尧之国邢台市和石家庄部分区域内。《楚辞·东方朔〈七谏·自悲〉》:“哀人事之不幸兮,属天命而委之咸池。”王逸注:“咸池,天神也。”洪兴祖补注:“《淮南》云:咸池者,水鱼之囿也。注云:水鱼,天神。”鱼,同禺、虞,黄帝家族也。谓黄帝或帝尧为天神,亦说明《周礼·春官·大司乐》之“空桑”和“咸池”位于黄帝或帝尧之国境。
《尚书·尧典》载:“(帝尧)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尧命令羲和四子分赴东、南、西、北四方,司掌春、夏、秋、冬四时,以安排农时,方便耕作。《山海经》郭璞注引《启筮》:“空桑之苍苍,八极之既张,乃有夫羲和,是主日月,职出入以为晦明。”该记载表明,帝尧命羲和四子敬授人时之前,华夏族已在空桑进行天文观测和研究制定历法了,前文已论,帝尧都城在邢台市隆尧县西部,空桑亦在其国境才是合理的。
百度推荐图片《逸周书·尝麦解》潘振云注曰:“赤帝,指神农九世孙帝榆罔也,居空桑。”榆罔即魁隗氏炎帝之父,前文已述魁隗氏居于邢台市临城县,则空桑当不会离邢台市临城县太远。
《归藏·启筮》曰:“蚩尤出自羊水。……登九淖以伐空桑,黄帝杀之于青丘。”证明青丘(今邢台市信都区北部与内丘县交界处青丘村附近)属于空桑之地。
《山海经·大荒北经》云:“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归藏·启筮》一文所说“以伐空桑”就是《山海经·大荒北经》所言“冀州之野”,说明空桑在冀州,后文将证明上古冀州专指“中”,即今内丘县及周边的信都区北部一带。
百度素材推荐图片“蚩尤”前文中已阐述,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黄帝杀蚩尤于中冀(另一记载为青丘),青丘即位于中冀,这是一码事,古涿鹿是哪里呢?当然也应该在青丘附近,笔者后续文章将论证涿鹿之所在。结合上述两个文献,蚩尤伐空桑就是伐黄帝,前文中述及黄帝自青丘西出发访“大隗”,《抱朴子·内篇·地真卷十八》曰:“昔黄帝东到青丘,过风山,见紫府先生,受三皇内文,以劾召万神。”说明青丘西即黄帝所居,“蚩尤作兵伐黄帝”应当是攻伐青丘西,那里亦属于空桑,即空桑包括邢台市信都区与内丘县交界处的青山村西部。
《路史》称:“轩辕氏,作于空桑之北。……伐山取铜,以为刀货。”古人采矿必是地表出露或埋藏较浅且品位较高的矿藏,综合内丘县几处铜矿赋存特点,黄帝采铜地点应当是鹊山摩天岭山脉高品位铜矿,而不是内丘县“寒山”和桃园一带品位相对稍低的铜矿,今杏树台铜矿依然存在,此处铜矿赋存浅、品位极高。该地位于獐獏,又是姬水发源地,空桑亦包括此区域。
《吕·古乐》云:“帝颛顼生自若水,实处空桑,乃登为帝。”空桑是帝颛顼之地,他曾都“孤棘”,《路史·高阳》云:“帝颛顼,高阳氏,姬姓,名颛顼,黄帝氏之曾孙,祖曰昌意,黄帝之震适也。行劣不似,逊于若水。取蜀山氏,曰景。生帝乾荒,擢首而谨耳,豭喙而渠股。是袭若水,取蜀山氏曰枢,是为河女,所谓淖子也。感瑶光于幽防,而生颛顼,并干、通眉、带午,渊而有谋,疎以知远,年十五而佐小昊。封于高阳。都始孤棘,二十爰立,乃徙商丘。”孤棘的位置是今河北省内丘县南赛乡孤山一带,此地荆棘丛生(山丘疑有红烧土和冶炼遗迹,周边遍布新石器文化遗存,后续文章详述),帝颛顼“实处空桑”说明内丘县孤山区域也在空桑域内。
百度推荐图片“馍馍山”据《方氏族谱》载:“吾方氏得姓之初始祖,系出神农炎帝十一世孙即八代帝榆罔长子曰雷,字天震,本姓姜,居空桑。因永曜假摄,蚩尤作乱,雷与弟实同轩辕避地姬水之阳,遂即姬地起兵,握先帝权,将诸侯兵破蚩尤于坂泉,斩永曜于涿鹿,天下大定。雷合绍榆罔帝之位,推而不就,退居西陵,让于轩辕尊号黄帝。后徵雷为左相,封于方山因姓方氏;实为右相,封于房陵,因姓房氏。”所谓房陵即今邢台市临城县,古称“房”,右相“实”为炎帝魁隗氏;左相“雷”即方雷,是方氏的始祖。“同轩辕避地姬水之阳”之姬水,前文已经论证,就是位于内丘县与临城县之间的汦水,姬水之阳则非常明确为临城县,是雷与弟实同轩辕黄帝躲避蚩尤之地。《书洪范》云“雷于天地为长子”,方雷本姓姜(后续文章将详细介绍姜姓源流),字天震,天震之意应是雷公,他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炎帝的八世孙楡罔之长子,亦是黄帝医臣方雷氏,居住在邢台市西部雷公山,所以,“榆罔长子曰雷,字天震,本姓姜,居空桑”,空桑亦包括邢台市信都区的雷公山一带。
综合以上记载看出,狭义的“空桑”主要是指邢台市信都区北部、内丘县、隆尧县西部和临城县东南部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