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良法河北粮食连年丰收的密码之三

立春已过,大地回暖。衡水市冀州区帮农宏业粮棉种植专业合作社一望无际的麦田里,小麦即将返青。合作社负责人王金卯细心查看了麦苗长势,不禁感慨:沃野有良田、播种有良种、种地有良法,粮食丰收,还得靠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来保驾护航。

良法,让粮食增产潜力不断释放,是河北粮食连年丰收的密码之一。

从“靠天吃饭”到规模化种植、科学化管理,5G监测、植保无人机飞防、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放眼燕赵大地,一大批种粮人通过推广科学的种植方法,努力多打粮、种好粮,实现了粮食生产提质增效。

科学种植,释放良种的高产潜力

一年之计在于春。2月13日,在辛集市西五村的一片麦田里,种粮大户张彦亮一边查看“马兰1号”小麦长势和土壤墒情,确定最佳春灌时间,一边检查喷灌设施和飞防设备,准备为小麦追施化肥、喷施除草剂。

“去年11月底的快速降温,使得部分地块发生了冻害,但是冻害损伤的只是叶片,只要提早进行春管,及时浇水施肥,不会影响收成。”张彦亮说。

凭借抗病抗倒、高产稳产等优势,“马兰1号”小麦去年在邢台市南和区阎里村的高产攻关田亩产达.76公斤,创下全省小麦亩产历史新高。

有了良种,如何把良种的高产潜力充分发挥出来?良种良法相配套,为小麦高产上了双保险——

运用先进机械化装备进行深翻整地、精细播种、播后镇压,提高播种质量,确保出苗齐、匀、壮;

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

根据苗情适时进行“一喷综防”,减少病虫害,提高千粒重;

……

“粮食增产的30%来自于良种,但丰产仅有良种还远远不够。”在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小麦创新团队顾问郭进考看来,良种是增产的前提,良种和良法配套才是丰产的基础。

郭进考说,播种要根据土壤情况选好底肥,不同的品种播量也不同,根据品种不同的特性和当时的土壤墒情确定播量。后期,要根据天气和发芽率等多种因素及时进行水肥管理和“一喷综防”。

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去年秋季,河北千方百计稳定小麦生产,小麦播种面积万亩,较上年增加3.3万亩。今年2月初,一、二类苗占比90.2%,好于上年、接近常年,但叶片普遍受冻、部分地块墒情较差。

“今年我们实施小麦跨千斤单产提升行动,全程精准精细科学管理,力争涌现出一批小麦亩产千斤县、千斤市。”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当前小麦冻害、干旱以及后期易发的倒春寒、干热风等气象灾害,分区域、分时段、分灾种制定防范应对方案或预案,做好政策、资金、技术储备。

年秋,邢台市南和区种粮大户王志刚种植的大豆和玉米喜获丰收。“玉米亩产公斤,大豆亩产公斤,实现了‘一季双丰收’。”王志刚说,比起净作玉米,复合种植的田管挺费事。比如,以往玉米只要浇底肥,追施肥,后期基本上就没事了,但是大豆玉米一块种,这两种作物除草会产生“打架”的情况。

“复合种植最关键的技术是田间除草。”邢台市南和区农业农村局技术推广研究员温春爽说,大豆、玉米的除草剂用药有着很大的差异,一些防治谱较宽、土壤残留期较久的除草剂很容易对彼此造成“误伤”,不仅影响产量,还可能耽误来年的间作种植。

为此,南和区总结了一套方案:一是选用高效除草剂进行部分混用,综合快速除草;二是采取物理措施,避免两种除草剂互相伤害。根据国内目前较为成熟的除草程序,6月上旬,苗前喷洒大豆玉米都适用的除草药剂,由于选种时选用的是生长周期基本相同的大豆和玉米品种,7月初,大豆玉米就可以统一进行苗后除草,一次作业,各自用药,除草效率显著提升。

让农民用最合适的技术种出更多的粮食。河北充分发挥专家团队、推广队伍、科技专员三支力量,将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和农技推广、植保植检、种子管理的技术骨干,以及个县级粮食科技服务团、个乡镇科技服务站、4.5万名村级科技专员,全部纳入技术服务体系,打通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确保责任到人、到地块。

绿色转型,引领粮食生产提质增效

在故城县精宇家庭农场,一条条黑色的滴灌带好似毛细血管,均匀地铺在麦田里,将水精准送达各处。

“浅埋滴灌技术使用起来省水又省工,实现了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浇灌’的转变。”故城县精宇家庭农场负责人王桂勇说,传统的浇地方法既费时又费力,用上浅埋滴灌技术,一个人可以看管好几个井,水肥一体化还能让肥料直接灌溉到麦苗根部,减少肥料挥发,促进小麦苗壮根强,增产可达10%以上。

浅埋滴灌是在大田作物种植区,把滴灌带覆土浅埋固定,以滴灌形式将水肥均匀地输送到农作物根部。这一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节约水资源。

“浅埋滴灌可以减少土壤表面蒸发,亩均节水在60立方米左右。”故城县土肥站站长杨洪介绍,该县积极推进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或其他大田作物生产中,重点实施浅埋滴灌、微喷等,不仅减少了地下水消耗,还提高了水肥利用效率。

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之一,河北农田灌溉用水占全省用水总量的60%以上。近年来,省农业农村厅加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力度,实施滴灌、浅埋滴灌、膜下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实现稳粮与节水“双赢”。

去年秋收时节,宁晋县换马店镇东枣村的玉米地里,借助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大型玉米联合收割机将成排的玉米植株卷入“腹”中,不一会儿,机身仓储显示已经装满。

“种粮挑上‘金扁担’,越来越带劲儿了。”宁晋县科优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柳义龙说,在地头,合作社还建立了农作物病虫监测站,随时监测农田苗情、墒情、病情、虫情,预测预报病虫发生种类及趋势。

宁晋是河北第一产粮大县,全年粮食产量在90万吨以上。如今,现代化农业智能设施已广泛运用到小麦、玉米生产管理中:北斗导航、无人驾驶、墒情监控、环境监测等信息技术已不鲜见,粮食生产逐步实现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

年,河北小麦和玉米机收率分别达到99.8%、83%。在18个县开展了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关键环节示范推广,推行收获、整地、播种“一条龙”技术模式,提高农机作业效率和质量。

提质增效是“装好粮”的重要路径。河北加速推动农业生产方式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力发展绿色、优质、高效模式,提升机械化生产水平,引领全省粮食生产实现增效增收。

石家庄市藁城区是省内区县中种植面积最广的大豆繁育示范基地。“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开展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绿色生产技术,去年大豆亩产达到多斤。”盘算起种植大豆带来的收入,石家庄兵文家庭农场负责人冯兵文脸上满是笑容。

年,藁城区积极开展大豆绿色高质高效行动,联合河北省农科院、河北省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示范总面积接近2万亩。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开展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利用无人机飞防、大型喷药机作业,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

围绕保障粮食和油料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年,河北以绿色发展为导向,聚焦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主要粮油作物,在35个县(市、区)开展粮油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带动粮油作物大面积均衡增产和效益提升。

今年,河北将继续在23个县(市、区)开展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建设,通过集成推广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技术模式,实现示范区单位面积化肥农药用量低于当地平均水平,病虫害绿色防控全覆盖、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带动示范县节本增效5%以上的目标。(河北日报记者郝东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59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